因路面污染物引起的交通事故责任由谁承担
姚友民诉东台市环境卫生管理处、东台市城市管理局公共道路妨碍通行损害责任纠纷案
【关键词】 | 民事 公共道路妨碍通行损害责任 油污 交通事故 伤残 通行障碍物 污染物 保洁维护义务 环境保卫部门 直接责任人 非机动车 道路管理者 安全保障义务 过失程度 原因力 责任比例 |
---|---|
【学科课程】 | 侵权责任法学 |
【知识点】 | 交通事故责任 安全保障义务 过错责任原则 |
【教学目标】 | 明确交通事故责任的确定依据,掌握过错责任原则在交通事故赔偿责任纠纷中的适用。 |
【裁判机关】 | 江苏省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 |
【程序类型】 | 民事二审 |
【案例效力】 |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15年第1期(总第219期)公布 |
|
|
|
|
|
|
姚友民以其在驾驶电动自行车出行期间因路面存在油污和水摔倒,致使其受伤,经鉴定确定为十级伤残,城管局(东台市城市管理局)以及环卫处(东台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对事故发生路面负有管理义务,故城管局、环卫处应当因未尽管理注意义务,向其承担赔偿责任为由,提起诉讼,请求判令城管局、环卫处连带赔偿各项损失52 268元。
城管局辩称:本局系行政管理部门,不应承担任何民事责任,故请求驳回姚友民的诉讼请求。
被告环卫处辩称:姚友民提起诉讼称本单位未尽管理义务不具有事实依据,亦不具有法律依据,故请求驳回其诉讼请求。
一审法院判决:被告环卫处赔偿原告姚友民受伤产生的各项损失16 890元;驳回原告姚友民的其他诉讼请求。
原告姚友民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称:一审法院认定被上诉人城管局对事故不负责任有误,城管局作为维护城市管理秩序的部门,负有巡查路政,管理路况的义务,其未能提交相关路政巡查记录,应认定其存在管理瑕疵,应对事故担责。同时,上诉人环卫处亦未能提交相应道路养护清洁的记录,故应认定其未能履行法定职责清洁事故路面,故一审法院认定上诉人环卫处对事故承担次要责任错误。因此,请求二审法院撤销一审判决,改判支持本人的一审诉讼请求。
上诉人环卫处不服一审法院的判决,提起上诉称:一审法院仅依据上诉人姚友民的陈述以及存在瑕疵的警务人员证明、现场照片认定本案事实,属缺乏事实依据。上诉人姚友民称其摔倒是因路面存在油污和水,但其未能提供有效证据对此进行证明,其应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同时,一审法院依据上诉人姚友民自行委托鉴定机构所作司法鉴定结论认定案件事实,属程序违法。本单位具有特殊地位,不应承担民事责任,一审法院未对此予以认定,损害了本单位合法权益。因此,请求二审法院依法改判本单位不承担责任或将案件发回重审。
被上诉人城管局答辩称:本单位系政府职能部门,履行的系行政处罚职能,主要职责包括城市管理以及纠正违法行为。本单位对于本案事故无过错,故不应担责,一审法院事实认定清楚,认定本单位无责正确。故请求二审法院依法驳回上诉人姚友民对本单位的上诉请求。
二审法院判决:维持一审民事判决的第二项,即驳回上诉人姚友民的其他诉讼请求;变更一审民事判决的第一项为:上诉人环卫处赔偿姚友民受伤产生的各项损失33 780元。
2.当事人驾驶非机动车期间因路面存在瑕疵而摔倒受伤。因当事人驾驶非机动车行驶在机动车道路中未合注意观察路况,对其自身安全未尽到合理注意义务,可认定其自身对事故发生存在过失,应当承担相应责任。同时,事故发生路段的道路管理者未及时清理路面,违反公共管理人安全保障义务,亦应当承担相应民事责任。此时,应根据过错责任原则,按照当事人及管理人的过失程度及对事故后果的原因力认定责任比例。
当事人驾驶电动自行车过程中,因道路上存在油污和水而摔倒受伤,最终造成伤残的严重后果。此时,因事故发生路段的公共道路管理部门对该路段负有安全保障义务,而其未能及时清理路面上的通行障碍物,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致使当事人受伤,故公共道路的管理部门应当对当事人承担相应民事责任。虽然事故发生路段存在多个管理者,但事故发生的原因是路面存在的污染物未能被及时清理,故负有保洁维护义务的相关环境保卫部门应当为该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而其他不属道路清洁直接维护管理单位的管理者则不应为该事故的赔偿主体。
2.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规定,因在道路上堆放、倾倒、遗撒物品等妨碍通行的行为,导致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当事人请求行为人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道路管理者不能证明其已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尽到清理、防护、警示等义务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因道路存在瑕疵引起的交通事故中,道路管理者在未能证明其无过错的情况下,应当对事故承担相应责任。此处的相应责任是指管理者过失大小及在事故发生中所占的原因力比例。由此,当事人因道路瑕疵发生交通事故,若其自身未依据相关交通规则行驶,则应认定其自身对事故发生存在过失,亦对损害后果存在原因力,此时应当依据道路管理者以及当事人各自过失程度及原因力比例认定责任比例。
当事人因路面存在瑕疵致其在驾驶非机动车时摔伤。因当事人驾驶的是非机动车,且其滑到受伤的道路属城市道路,其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驾驶非机动车行驶在机动车道路上,未在驾驶时合理观察路况,其自身亦对事故存在过错,故其自己应对事故负相应责任。事故发生路段的道路管理者,未能根据路面的实际状况制定相应的巡查频率及保洁制度,致使车流量较大的路面存在瑕疵,其亦应当承担相应民事责任。此时,应当依据双方的过失程度及对事故的原因力大小,认定双方责任比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第八十九条 在公共道路上堆放、倾倒、遗撒妨碍通行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六条 根据道路条件和通行需要,道路划分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实行分道通行。没有划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机动车在道路中间通行,非机动车和行人在道路两侧通行。
第五十七条 驾驶非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应当遵守有关交通安全的规定。非机动车应当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在没有非机动车道的道路上,应当靠车行道的右侧行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 因在道路上堆放、倾倒、遗撒物品等妨碍通行的行为,导致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当事人请求行为人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道路管理者不能证明已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尽到清理、防护、警示等义务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九条 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赔偿义务人对治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异议的,应当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
医疗费的赔偿数额,按照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实际发生的数额确定。器官功能恢复训练所必要的康复费、适当的整容费以及其他后续治疗费,赔偿权利人可以待实际发生后另行起诉。但根据医疗证明或者鉴定结论确定必然发生的费用,可以与已经发生的医疗费一并予以赔偿。
第二十条 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
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第二十一条 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
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护理人员原则上为一人,但医疗机构或者鉴定机构有明确意见的,可以参照确定护理人员人数。
护理期限应计算至受害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时止。受害人因残疾不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据其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护理期限,但最长不超过二十年。
受害人定残后的护理,应当根据其护理依赖程度并结合配制残疾辅助器具的情况确定护理级别。
第二十二条 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交通费应当以正式票据为凭;有关凭据应当与就医地点、时间、人数、次数相符合。
第二十三条 住院伙食补助费可以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
受害人确有必要到外地治疗,因客观原因不能住院,受害人本人及其陪护人员实际发生的住宿费和伙食费,其合理部分应予赔偿。
第二十五条 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受害人因伤致残但实际收入没有减少,或者伤残等级较轻但造成职业妨害严重影响其劳动就业的,可以对残疾赔偿金作相应调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
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
江苏省政府1995年《<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现已失效)第四条 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市、县(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市、县(市)人民政府指定的行政主管部门,是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市辖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市辖区人民政府指定的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部门,以及街道办事处、建制镇人民政府,按照市、县(市)人民政府规定的管理权限和范围,负责有关市容和环境卫生工作。
第十三条 主要街道两侧的主要建筑物前,应当根据需要与可能,逐步做到选用透景、半透景的围墙、栅栏或者绿篱、花坛(池)、草坪作为分界。其色调、造型应当与建筑物及其周围环境相协调。
第二十三条 城市主要街道、广场和公共水域的清扫、清捞和保洁,由环境卫生专业单位负责。小街小巷由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负责。
城市各种摊点,由经营者各自负责占用地段及其周围的清扫保洁。
城市河道水面和城郊结合部的公路,由其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专人清理保洁。
城区内铁路沿线的环境卫生由铁路部门负责清扫保洁。
《民事判决书》